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共有2887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9 7:5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1968年下乡的。第一个春节是69年过的了。那时候内蒙古到处在大挖所谓有内人党,整个草原上几乎是一片白色恐怖。然后接着又被各种各样的的影响控制了几年,一直没有能够好好体验过牧人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直到1974年的那个春节,草原上有了生机。我才有幸真正地观察到了牧人们欢乐春节的滋味。

大约是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牧人们一般是11月份大雪封山前就全部搬进了冬营盘(山沟里)。稍加安顿后,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起过年来。

那时候,公社的供销社是最忙的。牧民们的所有年货,首先都要从这里购得。首先是各种各样的酒,当然基本都是白酒了,那时候牧民不喝啤酒,除了买来的白酒就是自酿的奶酒了。然后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干果;水果也有买的,但苹果小得没小孩的拳头大,还冻得硬梆梆的,所以并不大受欢迎。各种糖(包括城市里似乎只有喝咖啡时才放的方糖和成袋的白糖)往往是销售一空。

家里人也在忙,主要是和面炸果子,就是类似城门里江米条的面点,每家一做往往就是一大面袋子;至于各种奶食品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有奶豆腐(分为酸、甜等不同的品味,并且或块或片地已经切好)、奶油(提纯的奶油和当地特有的酸油)、奶皮子(鲜牛奶煮沸晾凉后上面凝结起来的一层油质最高的片状物),富裕的牧民家还备有最美味的奶食嚼口(一种类似炼乳的甜香奶食);肉是当年冬天现杀的羊肉,冻在冬天已经用不着的、家家必备的水箱里,已经切成了大块,只等着往大锅里扔了。

还忙一件事,就是做新袍子。女主人几乎从春天就开始做了。蒙古皮袍做得非常讲究,除了要精心挑选质地最好的皮张和面料(一般是绸的或缎的)外,滚边的讲究更大,很多人都得从供销社挑选着买回来,自己会做的已经不多了。

再就是精心喂养春节期间要用的马匹了。由于心疼马匹,入冬后的牧民一般只骑生产队给配置的骆驼,但过节骑马则是家庭富裕的象征,所以很多家总要留几匹马到春节期间用。草原的马平时都是群养着,只是让它们在吃大自然草场的草,只有到冬天要骑的时候,才有牧民愿意喂它们一些精饲料。

过节时,一般的牧民都是骑了马到处串门(我们那里叫串包(指蒙古包)),由于家家都是白酒当先招待,往往走不了几家,串包的人就在马上东倒西歪了,但一般是不会从马上掉下来的。所以我总怀疑那些人是不是真的醉了。

小孩子们最有意思,提前准备一个大大的口袋(也有的是书包),他们也到各家去拜年,收获则是那些酒以外的一切:如干果、果子、各种的糖......那里一般不必准备什么压岁的红包,基本上都是实物相赠。

到不了初五,一般的男牧民已经大醉得只能躺在某家的蒙古包里呼呼大睡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女性家长则从这时才抽出空来,慢慢享用着前些天的收获。大约都够享用一个月的。

我那几年在生产队的队办小学当老师,教授汉文班的全部课程和蒙文班的汉语文(相当于内地学生学外语)及小三门(音体美)。特别是我当时能够用蒙语给社员讲全本的《西游记》,所以走到哪都特别受欢迎。光是那几个汉族学生家长家都走不过来。幸亏我从不沾酒,所以总能吃得无比满足,也从来不会影响自己的师道尊严(指酒后失态)。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1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9 12:38:00 [只看该作者]

     祝朋友新年快乐!蛇年吉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5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2 21:1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即使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族风俗也多姿多样。龙版主描述在内蒙过年的情景,与我们那里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所处的地方更偏远,人烟更稀少的缘故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8:06:00 [只看该作者]

咱们两地的差别,一是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一在纯蒙古族聚居和蒙汉杂居。有了这两条差异,风俗习惯上肯定就差了不少了。

问好楼主!

元宵节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4 20:06:00 [只看该作者]

   

堃的故事

     堃,是我早年在郊县工作时的同事,那时我们还非常年轻而且性格都很内向,所以,相互间的交往不是很多。后来,由于一些变故,我们各自离开所在的单位,后来又各自调回天津,一直就没有见面,这一晃就是几十年。

    巧的是,堃的妻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2010年初春,我们小学同学和老师聚会,分别了四、五十年的人们再次相遇,由此便和堃有了联系。

    前年冬天,接到堃的妻打来电话,说;堃已经退休,现在距家附近的一家私人医院补差,恰好,那里也急需一个内科大夫,她说,想到你也快退休了,又是内科大夫,这里离家又很近,不妨你来看看,如果行的话,就来这干吧,你看如何?我说,好吧,我也想过,退休后就不再在原单位干了,一则自己身体不好,二则上班路远,三则对单位领导的官僚作风早就厌倦了。

     这样,在退休之前,自己便很自然地在这家民营小医院利用业余时间干了起来,工作也不太繁忙,工资也算可以。起初还是不想在这里长期干下去,只不过想作为一个过渡,待有合适的地方,再另谋高就。多少年来,虽然在事业上自己没有什么作为,但一心想成为一名较为合格的、能为人们做点好事的内科医生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

在退休几个月后,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将执业地点迁到了这里。这样,和堃再次正式地工作在了一起。

     堃,毕业于天津卫校检验班,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某郊县医院。这是一家县级医院,它座落在远离县城几十里地的一个村庄里,当时叫战备医院,这都是那个时代——文革时代的产物。因为它地处偏僻,便于隐蔽,似乎能够适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既然是县一级的医院,所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外妇儿、中医、五官科、放射科、心电图、超声波(A-超)、化验室等等均有,基本上能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重症、急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当属内外科,特别是临床内科,在当地来说,早已小有名气。外科、妇科在6.26医疗队的帮助下也能开展一些中小型的普外手术,例如阑尾炎、疝气、剖腹产等。

     堃所在的化验室,只有两个人。我到这家医院时,他已经在此工作了,而且已经独挡一面。记得那时我们在一起工作还是很默契的,医院虽然不大,但许多临床检验都能开展,除三大常规外,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以及某些血清学检查等,堃都可以独立完成。记得那一年,遇到一例年轻女性病人,每隔一天就发热、寒战一次,大汗后热退同时伴有黄疸、贫血、脾肿大等,这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疟疾(间日疟)——这在北方是极少见的。当我问他是否可做血液学的疟原虫检验时,他回答说;能。很快,在病人再次发热寒战时取出的血样中,很顺利地找到了疟原虫,这给我们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而且药物治疗是免费的。记得当时给病人用的是氨利生,它的疗效及安全性都优于奎宁,病人给药后,体温便很快恢复正常,隔日热不再发作,真可谓立竿见影。还有一次,一个持续发热10余天的病人,皮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典型的伤寒表现。又是堃积极地配合我们,为病人做肥达氏反应(伤寒血清学试验),使病人得到了确诊,几天的氯霉素服用下去,也是很快地热退进而痊愈。那时,在农村,传染病非常多见,流脑、乙脑、伤寒、中毒性痢疾,以及百日咳、麻疹等每到流行季节,都会见到这些病人。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经验、流行病学的特点能够做出诊断以外,化验诊断也很重要,比如血清学的检测、脑脊液的化验等等,这些检查都为临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检验科室能够与临床很好地配合,更能使临床大夫的工作如鱼得水般的得以顺利开展。

     应该说堃是一个非常好的同志,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临床化验医生。他不仅工作认真,业务精湛,而且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方方正正地、踏踏实实地站立在大地之上。

堃,也是一个老知青,1969年春天下乡到呼盟布特哈旗,几年后选调回津上学,毕业后在郊县工作了许多年,后来才辗转调回了天津。一晃几十年后我们再次相会,并能够又一次的工作在一起,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当工作空闲的时候,我们都要坐下来聊聊天,特别是聊聊过去各自下乡时的一些往事,心中也颇多感慨。

    但遗憾的是,我们毕竟已经步入老年,每个人的身体都出了一些状况。堃患有高血压已经多年且有明确的家族史,其母亲及姐弟均因高血压脑出血而病故。作为老朋友,我对他的身体状况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切,并鼓励他一定要坚持服药,一定要积极地控制好血压。后来他也逐步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规律地服药,使血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但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前,他的病情发生了变化;一侧肢体出现了一过性麻木而且视力模糊,用他自己的话说,看文字时有遗漏现象,也就是有些地方看不到(部分视野缺损)。起初到眼科医院进行了一次检查,没有发现眼底、玻璃体、晶状体方面的问题,只是说有屈光不正、近视,建议他佩戴近视镜。因为怀疑诊断的准确性,他便回到自己原先工作的医院做了一个脑CT ,结果认为是脑梗塞,特别是枕叶梗塞,这个诊断后来又得到了总医院的肯定,为此他曾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继续门诊输液并找知名专家服中药治疗,如此一直持续到现在。总的来说,病情基本稳定,虽然我一直认为他的视力问题不能用枕叶梗塞解释,但权威部门的诊断还是不能改变的。

      因为多年的高血压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也没有积极满意地给予控制,势必会造成他的脑损伤,用他自己的话说,多年前在他们单位的体检中,他已经被发现有多发性脑梗塞,只不过没有任何症状。这似乎让人费解,其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在高血压病人是很常见的,不见得非得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表现。有时有点轻度的头疼头晕,短时间就缓解了,也不会引起病人的重视。特别是像他这种脾气性格的人,有时并不拿一点小的不舒服当回事。但病理基础长期存在,脑萎缩也会慢慢地发生,这也是导致他有时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的基本原因。因为身体出了问题,眼睛看不清东西,所以后来他辞去了这份工作。

    这些天,缺少了这个老伙伴,心里总有些空荡荡的,有时在空闲的时候给堃打个电话,表示一下关心,他有时也过来看看,聊上几句。我真心地祝福堃早日恢复健康,我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合作。假如真的有这么一天,那将是一件十分令人开心的事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5 8:31: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草原去下乡,

归来一起学医忙,

终于能够做同事,

因病退守仍盼望。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塔松
  15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0971 积分:55686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21 18: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5 8:35:00 [只看该作者]

     同事情,插友情,情意深深!再次相逢这是难得的缘分!祝堃朋友早日康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3 19:24:00 [只看该作者]

 

银色的月光

满洲里知青付德江,是我在牧区时的好友之一。他是老高中生,大约年长我4-5岁,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因为高度近视,一对眼睛总是眯缝着显得有些小。但德江长得很结实粗壮而且他性格憨厚,忠实可信,干活肯卖力气,很能吃苦,所以我对他十分敬重。印象最深的是他很喜欢唱歌,而且唱得不错。“银色的月光,映照着无边的海洋,英雄的水兵,焦急地等待着出航……”这是那时他经常唱的一首歌。

记得那一年冬天,我们俩在大队的北边草场铲羊盘,跟我们一起干活的还有一个蒙族牧民乔德格。记忆中,草原冬天黄昏时的月亮,又大又圆,红彤彤的,甚至会给你一种错觉,以为是初升的太阳呢。每次在收工的路上,我们赶着小马车,一路狂奔,在银色的月光下,唱着这首歌,那是一种劳动后的快乐。

草原的月亮很亮,特别是在雪地的映照下,可以看得很远,周围景物也显得很清晰。过去批判某些人崇洋媚外时,说他们吹捧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其实草原的月亮不仅更圆,而且更亮。

应该说,在天津知青中我和德江相处的时间最长。从开始在东庙搞基建、干泥瓦活,到立冬以后在大队北边草场堆牛粪铲羊盘,再到后来的西庙打苇子,这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在一起。共同的志愿,共同的语言和朝夕相处使我们成为了知心朋友,甚至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草地的那一段生活时都会想起他。1970年春节以后,我所在的红旗大队,被分成阿尔山队和达赖队。在一年多以前它们本来就是独立的两个生产队,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被合并为一个大队。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管理,所以公社领导决定分队;原先的社员都回归各队。德江以前也是达赖队的,所以自然也回了达赖队。我们后来的这些天津知青也被分插到两个队,我被分配到阿尔山队,从此以后我俩便分开了,尽管当时有些恋恋不舍,但也没有办法。那时草原的条件落后,通讯不便加上地域辽阔,又不在一个生产队,所以我们也就很少见面了。但心中总是有些牵挂,有时也能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一些他的消息。大约是1971年底或1972年初德江被选调到扎兰屯师范上学,这样大家便真的分开了。非常巧的是,19739月下旬我从农场被选调回津,当在扎兰屯车站等候发车时,夜色蒙蒙、灯光昏暗之中,忽然从车下上来一人,放眼望去,竟然是德江!他是来送他的一个朋友的,真是故人相会、可谓百感交集——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宿。他依然那么朴实,然而时间紧迫,列车马上就要开动。我们顾不上说些什么,只能是彼此简单的问候和祝愿。这一晃近40年的时间过去了,而和德江最后分别的那一幕似乎仍能闪现在眼前。

那时我们还年轻,总以为那样的世界就是你的一辈子,不曾想这40年的变化竟然是如此的万千。我们所生活的今天与那时已截然不同,人们的追求与理念也与我们的年轻时代截然不同,这就是人们正在书写的历史。

近几年,也有几位我们公社原红旗大队的满洲里知青因事来过天津,他们都受到了天津知青朋友的热情接待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这就是割舍不断的知青情结。只可惜我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不然我一定要从他们那里打听一下德江的消息。推算一下,德江年龄应该在65岁以上了,他今天生活的幸福、健康、快乐吗?现在科技发达了,互联网遍布世界,生活的空间不再觉得浩渺。所以借助网络这个空间,送上我对德江大哥深深的祝福。但愿德江也会上网,并能感知曾经的知青战友对他的思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4 7:45: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同在草原上,

结成友谊感情长,

如今分别数十载,

仍然怀念总回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6 15:45: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小聚

    春节后,克尔伦通讯的编者乌兰花打来电话,说想在3月初邀请几位知青朋友到她家坐一坐,主要是想大家认识和熟悉一下,同时想成立克尔伦通讯编委会,邀请几位一起协商如何把这份西旗知青的小报继续办下去。另外还希望大家能够联络一些能写的知青朋友来拓展稿源,以使我们的小报青春常在。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应该尽己所能为咱们知青做点事情。但那天我有工作在身,实在脱不开。她说,那就改在星期天,我协调一下,等我电话通知吧。我撂下电话,回味着来电的内容。又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就多写几篇文章,支持一下小报还是可以的,不过要做编委,恐怕还没有那个水平,况且老伴有病,眼下又面临拆迁,家里外头的许多事情已经让我身心疲惫,实在有些顾不过来。于是,我拿起电话给她打了回去,表达了我的意思。她说,其实没什么,主要是在一起聊聊,相互认识和了解一下,而且有几本知青出的书和杂志想送给大家,要不也很难有机会。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

    我和乌兰花相识应该是通过互联网。大约是5-6年以前,那时,自己初会上网,对网络充满了好奇。有一天,我在百度上点了一下新巴尔虎右旗(简称西旗),发现在西旗政府网上有一个知青论坛。点入以后,意外地看到了我所熟知的一个知青朋友发的一个帖子,也看到了克尔伦通讯。这里讲的都是草地知青的事情,都是老知青们对当年在草原的生活回忆,让人看了很能产生共鸣。但在这里注册的知青朋友不多,好像也没有版主,虽然版面有些冷清,帖子也不多,更新也很少,但感觉很宁静,仿佛是一方净土,更像30多年前我曾经奋斗和生活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所以,自己就以“思歌腾的故事”的网名,开始登陆这里并发表一些回忆性文章。没想到,没过多久,一个署名乌兰花的网友给我留言,说她也是曾在西旗下过乡的天津知青,并询问我是否是黄花公社知青,并希望以后多交流。从此,我们算是在网上认识了。后来出版草原思歌腾一书,也是她发来征询稿件,我写的几篇回忆也被收入这部书中。再后来又是通过网络我们相约见了一面,她将一些有关知青的书籍、资料等送给了我。正是这次网友约会,使我们相识,也是她促成我参加了西旗知青的许多联谊活动,并促使我经常为西旗知青小报——克尔伦通讯撰写文章。

   大约20年前,新巴尔虎右旗的部分知青——主要是以过去克尔伦公社的部分知青为主体,成立了新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后来逐渐发展壮大为全旗知青的一个团体,每逢春节后的正月初四,这些当年的天津草地知青都要举行一次聚会,大家在一起座谈、联欢,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同时,还办了自己的刊物,取名克尔伦通讯。在西旗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克尔伦河(克鲁伦河),它源于外蒙古,在西旗境内绵延萦绕约有200余公里并最终汇入达赉湖,也可以说它也是草原的母亲河。所以,这份知青小报也以克尔伦命名。它最初是用蜡纸刻印,手工操作,很原始的油墨印刷,八开的纸张,也很粗糙,一般也就2-3页。开始只是在小范围知青内传阅,慢慢地多了起来,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将每期的通讯邮寄给大家。所有这些都是以乌兰花为代表的几个知青朋友来做的,其辛劳有目共睹。后来西旗知青联谊会的知青们,每年在聚会的时候都交纳一定的会费来维持联谊会的活动特别是小报的印刷和发行,而克尔伦通讯编者们的劳动都是无私的奉献、无怨无悔。一晃将近20年,克尔伦通讯这份知青小报,每月不定期地已经发行了300多期而且它已经不局限于西旗知青本身,还受到了各地知青及知青团体的关注。克尔伦通讯的内容基本上是老知青们,特别是草地知青的回忆性文章,文字多朴实无华,内容真实可信,大家从各自的经历和视角再现了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对人生的感悟,所以很受人们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少数知青的作品已经不能满足刊物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的草地知青来参与,来提供素材,来书写那一段难忘的岁月。记得草原思歌腾出版后,我曾写过一篇读后感,其中写到;这本数十万字的知青小人物们写的书,这些文章仅出自近70名草地知青之手,如果当年到草原的近千名天津知青每人都写一篇回忆,那将是怎样的一个鸿篇巨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