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共有3335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 8:14:00 [显示全部帖子]

祝全国老知青朋友五一节快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8_副本-ver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前  言

 

        在文革期间,千千万万青年学生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满怀激情地奔赴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大知青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

        我是天津市老三届知青,1969年4月28日在天津东站登上北上的上山下乡专列,义无反顾地赴内蒙古插队落户。那段蹉跎岁月中的人生旅途,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回首往事,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后人阅览品味和评说。于是我不自量力,舞文弄墨,顺忆随笔,平铺直叙,事无巨细,啰哩啰唆;虽然平淡无奇,索然乏味,确是真人真事。

                                          

作者:孙伯江。

2009年8月20日。

 

懵懂年华

 

一、赴蒙插队第一天

 

       遥想当年,我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曾经到内蒙古插队落户。地名的全称: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腰忙哈公社塔本扎兰大队第四小队。腰忙哈翻成汉语是“沙坨子”。塔本扎兰翻成汉语是“五家子”。顾名思义, 原先塔本扎兰村仅有五户人家。

       当时塔本扎兰大队共有1200多人口,是蒙族人聚居的村庄,只有十几户汉族人家屈指可数。贯穿科左中旗界内的土公路,从塔本扎兰村中穿过。沿公路两侧长着茂盛的大柳树。村东头有一所蒙文小学校,只有一个班兼学汉文。从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开过来的汽车,在小学校门前经过。

        1969年5月1日上午,天空晴朗,阳光和煦,刮着3、4级西南风。塔本扎兰村里,沿公路两侧各家的土墙上都贴着“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红纸黑字的标语。学校门口两边的土墙上贴着红纸黑字的大字标语“热烈欢迎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天早饭后,学校的全体师生抬着鼓打着红旗,手拿着各种彩色纸三角小旗,在学校门前沿公路两侧列队等候知青的到来。

        临近晌午,远远地望见公路东边尘土飞扬,一辆辆解放牌卡车满载着天津知青,直朝塔本扎兰大队疾驶而来。等候多时的小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道:“来啦!来啦!”当第一辆汽车刚驶近学校门口时,锣鼓声骤然响起,全体师生手举三角纸旗连声高呼:“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知青们风尘仆仆地站在卡车上,振臂高呼:“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

        车上车下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口号声响彻云霄。

        汽车减慢了速度缓缓地驶进村里。夹道欢迎的小学生们打着红旗,敲锣打鼓喊着口号,一直跟随到大队部。

       一根高高的旗杆,竖立在大队部办公室门口旁边。旗杆上的大喇叭正在播放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当第一辆汽车刚驶进大队部的院里,“轰,轰,轰……”一连串地爆炸声,震耳欲聋。紧接着“嗵,嗵,嗵”随着几声炮响,一缕缕红线直射高空,“啪,啪,啪”在空中炸响。

        汽车一辆接着一辆相继驶进大队部院内。公社和各大、小队的干部都出来迎接。知青们肩背书包手提旅行包,陆续地下了汽车。随后,大家七手八脚地从汽车上往下搬卸各自的木箱。有当地人,操东北口音在大声喊道:“西腰的,西腰的……”“中腰的,中腰的……”“布顿毛都的,布顿毛都的……”各大队的村干部,都在召集到本队插队的知青。大队部的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阵忙乱过后,在各村干部的帮助下,到其它四个大队插队的知青们,把各自的箱子搬到各大队的马车上。然后大家分别坐上各大队的马车,被本队的村干部接走了。

        腰忙哈公社共有十个大队,其中有五个大队接纳了知青。有塔本扎兰大队,西腰忙哈大队,东腰忙哈大队,中腰忙哈大队,布顿毛都大队。(布顿毛都是蒙语,汉语:大粗树。)

        一位年轻的马车老板子,看样子不到30岁。他身材不高,体形消瘦,相貌一般,精神饱满。头戴一顶旧蓝布帽子,上身穿一件蓝色条绒旧夹袄,下身穿一条褪色发白的黑布裤子,脚穿一双黑色方口家做布鞋。他大声喊道:“谁是四队的知识青年?谁是四队的?”

        我和几位同学赶忙跑过去说:“我们是四队的。”

        老扳子面带微笑说:“来吧,把你们的箱子都搬到车上。”

        听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令我感到惊奇和亲切。我们几个人互相帮忙把各自的箱子都搬到了马车上。然后大家上了马车,坐到箱子上。

        老板子抄起大鞭子对我们说:“坐好了,我赶车了。”说罢,他两手一挥大鞭子“啪”甩了一个响鞭,喊了一声“驾”。随后他把大鞭子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头也不回地往前走。那四匹牲口拉着马车乖乖地跟随着他。

        我摇摇晃晃地坐在箱子上,不失礼貌地问道:“老板子贵姓大名?”

        老板子不卑不亢地说:“免贵,我姓尹,叫尹起。”

        “我说尹大哥,你鞭子抽的倍儿响,真棒!”

        “我们这旮瘩的社员都会打鞭子。往后你们都得学会了。”

        “你是汉族人吧?”

        “祖辈是汉族,现在是蒙族。”

        “尹大哥上过学嘛?”

        “上过几年汉文。”

        “上了几年?”

        尹大哥微微一笑说:“高二。”

        赶马车的老板子竟然是位高中生,这令我完全出乎意料,不免感到惊讶。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是我未来的大舅哥。

        我不乏好奇地接着问:“尹大哥,刚才放的是嘛炮?好么,倍儿响!直震耳朵。”

        尹大哥稍一楞神儿,继而说:“噢,你说打的啥炮啊?那是夏天防雹子崩云彩用的。”他似乎对“嘛”字产生了疑惑。

        马车来到了第四生产队的队部院门口,“喔,喔。”尹大哥一边吆喝,一边挥动着大鞭子,把马车赶进院内。

 

        (待续)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 8:3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5-1 8:31:00的发言:

红旗飘舞口号响,

知青插队到山乡,

汽车送来大车接,

防雹炮响深印象。

 

万分感谢龙兄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和精彩的诗评,鞠躬致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 8:32: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爱红在2012-5-1 9:4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祝劳动节快乐.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太漂亮了!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 8:44: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山光水色在2012-5-1 10:28:00的发言:

  开始拜读伯江老弟的长篇大作。

  一个个知青的上山下乡经历,组成了真实的上山下乡历史。虽然地方不同,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所以读知青朋友的回忆,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

  如果说伯江老弟的《挚爱深情》主要是其独特的情感经历因而感动大家的话,那么我相信,《懵懂年华》则将因共同的经历吸引老知青。

老知青们上山下乡的经历,可以说苦辣酸甜涩五味俱全。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大同小异。我以纪实手法,把自己在内蒙古插队期间的亲身经历,实事求是的展现给读者。

万分感谢山光水色老兄的大力支持和勉励,鞠躬致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1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金色童年在2012-5-2 15:02:00的发言:

看看过去,望望现在,想想未来!

昨天,今天,明天。忆昔抚今,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1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大乌珠在2012-5-3 9:41:00的发言:

    又让我想起自己在1969年3月8日奔赴黑龙江插队的情景来……

    问好!

离别故乡和亲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54: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2-5-2 8:33:00的发言:

伯江选择“五一”国际劳动节编发《懵懂年华》寓意深刻,四十三年前的五一节正是他和同学们到达内蒙的日子,对于自幼生长在大城市的学生娃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甚至有几分神秘,的确是懵懵懂懂踏上这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必定会让大家产生共鸣。静待下文,慢慢与伯江兄弟分享那些难忘的故事。

谢谢伯江!问好!

“五一节”是我到内蒙古插队的纪念日,因此我选择今天开始发表《懵懂年华》。当时“上山下乡”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谁也说不明白。自强不息老兄说的完全正确,您真是我的知音朋友。

谢谢老兄一直关注我发表的文章和精彩的点评,鞠躬致意!万望多多指教,我将感激不尽!

顺祝您一切安好如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4 9:35: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u=301225664,2966084650&fm=52&gp=0-ver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第四小队集体户

 

    第四生产队队部的土院墙约有一米五高,大门口两边有两个土门垛却没有大门。门垛上各有两个窟窿,把两根长木杆的两头插进窟窿里;当地人叫穿拦杆,只是挡住牲口不能随便进出院子。院当中靠东边有五间土坯房屋,东头一间是女知青宿舍。当中一间是外屋,两间是会议室,西头一间是会计办公室。房后还有八间土坯房子,东头五间是仓库,西头三间是我们男知青的宿舍。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台铡草机,靠西墙有马棚,草房,饲料房。院子的东南角立着八根木桩,那是夏日里为了吊挂马槽而立的。院子里弥漫着浓烈刺鼻的马粪味儿。

    队部院外,街道南边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井水都是那么清凉。井沿儿的南边有一个圆木水槽子,是牲口饮水用的。队部南面隔着一条街道是场院,面积约有足球场的四分之一那么大,四周是两米高的土墙。场院的北边和西边各有一个门口,都有两扇木栅栏门。场院的东边还有一个院子是牛圈。

    来到这个公社插队的全体知青,都是天津市河北区志成道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属龙的,普遍年龄17周岁。来到塔本扎兰大队插队的男女知青共有65名。我们四队有7名女生,13名男生。在当时那个年代,上中学男女生分班。因此男女知青互不相识。我们男知青住的是三间五条檩的土坯房子。东屋住6个人,西屋住7个人,中间是外屋也是伙房。东、西两屋的南面都有两扇窗户,北墙有一扇小窗户,都镶着不透明的花玻璃。屋里都有南北两个火炕,炕上铺着用秫秸皮编织的,人字花纹的炕席。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户。

    尹大哥把马车停在集体户门口,帮我们把箱子都搬进屋里,摆放在炕两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出来进去地帮着我们紧忙活。尹大哥告诉我们,那个人是海队长。

    海队长是蒙族人,40来岁的年纪,五短身材,小脑袋小脸庞小眼睛,说话时嘴角冒白沫。他穿一身带补丁的旧蓝布衣服,腰上缠着天蓝色的长布腰带,脚脖子上打着绑腿。他走路给人的感觉似乎地不平。

    看海队长那副尊容,简直不可恭维的形象,我心里琢磨:怎么让这么个主儿当队长!莫非四队没人了不成?转念一想:老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许他有过人之处,未必不可。

    海队长一脸干巴巴的笑容,问我们说:“咋样,中不?”

    我模仿山东口音说:“啊,中。”

    一听这话,大家哄然大笑。

    海队长好像什么都听见,嘴角冒着白沫向大家说:“国家的,发给了队里安家费,你们每人的三百六十元。有今年的口粮钱,剩下的给你们盖房子。你们先将就住着的,咋的也得等到秋天晚儿盖房子。”

    海队长用蒙语夹杂着生硬的汉语,好像外国人说中国话,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通过尹大哥翻译,我们才完全明白了。

    海队长到外屋跟做饭的大师傅用蒙语交谈了几句后,踮脚走了。

不知什么时候,尹大哥卸完马车也走了。

    给我们做饭的大师傅,30来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笑模样。他头戴一顶四边直立的蓝布帽子,穿一身整洁的蓝布衣服,脚穿一双黑色条绒面方口布鞋。

    外屋靠北墙的两个大锅灶上,有一口18印和一口12印的大铁锅。

除了大师傅以外,还有两个姑娘在烧火做饭。肉、饭的香味儿直钻鼻孔,令人垂涎欲滴。

    我问大师傅说:“您贵姓大名?”

    大师傅笑不唧儿地说:“我叫孔庆文。”

    “噢,老孔。你做的嘛饭?”

    孔庆文稍一愣神儿,表情有些不悦地说:“嘛饭!你说啥呢?”显然,他对“嘛”字产生了疑惑。

    我忙解释说:“我说,你做的是什么饭?”

    孔庆文这才听明白了,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说:“噢,你说做的啥饭哪?大米饭,猪肉炖粉条子。猪肉是刚杀的,你们在城里吃不着这么新鲜的猪肉。好嚼咕咻,可劲儿造。”(好嚼咕:当地人口头语,好饭食。可劲儿造:随便吃。)

    我不无惊奇地说:“你汉话说得这么好,你是汉族人还是蒙族人?”

    “我是汉族。才刚你说嘛,我就没听明白,我以为你说妈呢。我寻思咱俩谁也不认识谁,刚见面咋就骂人呢?”说罢,孔庆文嘿嘿地笑。

    我又解释说。“我说的嘛,就是啥的意思,这是我们天津人的口头语,不是骂人。”

    孔庆文点了点头说:“噢,我明白了。”

    等女知青们打走饭后,那俩姑娘给我们男知青,每人盛上一碗大米饭和一碗白猪肉片炖粉条。

    从保康镇到塔本扎兰大队,我们驱车240里地,途中一路颠簸早已是饥肠辘辘。再说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城市里主、副食品都按计划供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差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大米饭和炖猪肉,平常日子根本吃不着。于是我们毫不拘谨,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格外香甜。不大会儿工夫,一大铁锅猪肉炖粉条连汤都喝光了。

 

    (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9:3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2-5-4 14:19:00的发言:

呵呵伯江,咋兄弟俩还真是有缘呢。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和同学离开北京返回贵阳,途径天津就住在你们学校——天津志成道中学的接待站。因此看到你提及的母校倍感亲切。

读您的文章,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喜欢您朴实的语言!

顺祝周末愉快!

自强不息老兄竟然到过我们学校,咱哥们儿真有缘分,令我备感惊喜。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鼓励,鞠躬致意!

祝您周六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9:5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山光水色在2012-5-4 23:10:00的发言:
 40多年前的事伯江老弟还记得那么清楚,佩服!

自打我受伤全身瘫痪以后,与外界的事物隔绝。每天我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脑子里总在回想当知青时的经历。我妻子是当地社员,她能帮助和补充我的回忆。因此,插队期间的知青生活,桩桩件件在我心头缠绕,至今记忆犹新。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鼓励,鞠躬致意!


 回到顶部
总数 411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