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共有170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3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9:25:00 [只看该作者]

      六七十年代看《参考消息》是身份的象征,报头下方有8个小字:内部刊物,注意保存。我所在的大队订阅了两种报纸,一张是本省的《福建日报》,另一张就是《参考消息》。大队虽然有通讯员,但是他只是业余兼职,平时都要参加劳动赚工分。乡邮员每次都是把报纸扔在大队部的桌子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村民看过报纸。住在大队部的是一个公社干部,作为工作组住在我们大队,这两份报纸几乎成了他私人物品。和我同吃一锅饭的一位知青,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经常去大队部找报纸,有一次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参考消息》,工作组干部从大门外进来,走到知青面前,满脸不屑地说:“拿来。”就把《参考消息》拿到房间里去了,只剩下《福建日报》在桌子上。看他的表情,知青似乎没有资格看《参考消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12:38:00 [只看该作者]

收工回来送同学,

拣张报纸把闷解,

由于形象太差劲,

警察抓来训一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3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13:4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6 21:20:00的发言:
    那年月阶级斗争的弦一直是绷得紧紧的。老茶当时的形象再拿张《参考消息》大模大样的看,警察不查你查谁?记得有一年我的一个同学回家在转车的时候被警察扣住查问几个小时。后来才知道是他带的手提袋惹的祸。我这个同学很好学,手提袋里有几本书和他的数学笔记,警察就是冲这些东西把他扣了好几个小时。原来上面有协查通知,说是我国的一个军工专家出差时物品被偷,其中有机密材料,好像有什么运算公式之类的。等到弄清楚放他走得时候,已经错过了换车时间了。结果在车站蹲了一宿。你说找谁说理去?

看来我的经历不是孤立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因此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才感到多放松、多自由,故此更要珍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3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13:5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3-17 9:25:00的发言:
      六七十年代看《参考消息》是身份的象征,报头下方有8个小字:内部刊物,注意保存。我所在的大队订阅了两种报纸,一张是本省的《福建日报》,另一张就是《参考消息》。大队虽然有通讯员,但是他只是业余兼职,平时都要参加劳动赚工分。乡邮员每次都是把报纸扔在大队部的桌子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村民看过报纸。住在大队部的是一个公社干部,作为工作组住在我们大队,这两份报纸几乎成了他私人物品。和我同吃一锅饭的一位知青,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经常去大队部找报纸,有一次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参考消息》,工作组干部从大门外进来,走到知青面前,满脸不屑地说:“拿来。”就把《参考消息》拿到房间里去了,只剩下《福建日报》在桌子上。看他的表情,知青似乎没有资格看《参考消息》。

当年报纸的缺乏,让人对一切消息参考都充满了新奇感。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手机各种传媒出现,新闻消息比比皆是,如今报纸已少人问津了。新闻消息公开了,传媒手段更新了,这是因为社会进步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3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13:5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7 12:38:00的发言:

收工回来送同学,

拣张报纸把闷解,

由于形象太差劲,

警察抓来训一遍。

以貌取人历来是人们认识人的最先手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吃亏方知自己无知。谢谢龙版主的批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3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14:02: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岁月

六、分红二三事


     这是围绕年终分红发生的几件小事,事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都发生在一个年度里。

 

     第一件  年终大结账

 

     先看一首我于1968年末写的词【清平乐】自嘲:

         油灯不梦,算珠轻蠕动。致志专心细拨弄,窗外三星西纵。

         四则加减乘除,三更不能算成。可恨旧学教育,培养如此呆生。

     词中记述的是那一年分红前结算总账时发生的事情。当时的会计是村里的一位青年,叫朱喜寿,为人老实憨厚,但知识文化较低。生产队为了尽快完成年终决算和在知青中物色新的会计(后一点被实际证实了),请我们知青也一起参与决算工作。那一天晚上,在知青的大炕上,坐了两个队长、保管、会计、和我们全体知青,炕桌上摆了两、三盏煤油灯,显示着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大家纷纷围坐在炕桌边,有的整理票据、有的拨拉算盘,盘算着一年收成,为决定全年分红做数据准备。从吃过晚饭开始,到星移斗转半夜时分,算盘拨拉上去又拨拉下来,票据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也没有核准全部数据。队长烦的一个劲地抽烟,会计急得直挠头发,我们羞得只顾低头拨拉算盘。实在太晚了,队长不得不宣布,大家休息吧,明天再说。我参与了这一晚的活动,感到很没面,于是写了上面一首词,宣泄自己心中的愧疚。词中含有典型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色彩,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脱离实际的文化教育。

 

     第二件  结算甜菜款

 

     河套地区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其他主要经济作物就是甜菜,因此甜菜收入是粮食收入外的主要经济收入。向收购站运送完甜菜后,生产队派会计朱喜寿和我一起去县城结算甜菜款。朱喜寿领着我到收购站先和人家对了帐,然后当场结算现金,共计三千多块钱。当时还没有百元大钞,三千块钱就是三大捆呀!说实话,此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点钱时眼睛都绿了,“我的妈,这么多钱呀!”朱会计没有一点惊讶的表情, “干了一年,这还多呀!”说完,他打开一条羊毛口袋,把点好的钱往里面一扔,卷好口袋就张罗我:“咱们回吧。”我跟在他的身后,一路走,一路琢磨他的话。是啊,在当时三千元对一个人是不少了,但对一个队实在是太少了,我感到自己的眼界实在太狭小,太可怜。

 

第三件  四五二十元

 

     分红那天,队长安排我们几个知青参与分红工作。由会计叫一个人的名字,宣布分红的数额,管钱的(是谁现在已想不起来了)把钱数好,交给我清点、确认后,再交给队长,由队长移交给分红人。按着这个看来十分完美的程序分下来,很快就分发完了。但这时发现,竟然少了五块钱。一共就三、四十户人家,分红总数也不过一、两千块钱,经过三、四个人的手,怎么就出错了呢?我们认真地回想数钱、分钱的过程,查找分红名单的的有用线索,突然觉得在给范老师(该人曾当过学校教员)分红时可能出了差错。当时朱会计喊道范老师——二十元,管钱的嘴里说着“四五二十”,就把钱递给了我,我也复诵着“四五二十”,把钱递给了队长……。是不是当时没有过脑子,把五张五块钱点了出去呢?队长回忆了一下,觉得有可能。说:“范老师这人挺老实的,赶紧去问问。”我们赶紧赶到范老师家,说明来意,范老师说:“钱拿回来就放柜子里了,我拿出来你们再数数。”于是打开红躺柜,取出一个布包,拿出还没捂热的钱。我捻开一看,整整齐齐的五张五元钱,就错在这里。范老师还要解释,我们马上说,“不是你的错,是我们太粗心了”

     从范老师那里拿回五元钱,让我无限感慨:一方面感慨范老师如此憨厚老实,没有给我们找麻烦,还安慰我们,他们太朴实了。另一方面感慨老乡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拿到了了二十元分红款,多给了五块,还立马收回了,实在太穷了。二十块钱,在大城市可能是一个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而在农村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差距太大了。

     回想下乡的三年,我们所在的生产队,每年分红一个工都在三、四毛钱之间。最好的一年是好像是四毛六分钱,刚去的那年可能是三毛四分钱。但这在我们其他知青所在的队中,也是中上等的。记得我们公社东方四队有一年分红一毛四分钱,社员干了一年,分了粮食一算账,倒欠队里不少钱。

     我们组知青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年分红归知青小组统一安排,每个人的零花钱基本上靠家里接济,实际上每个人还做不到经济独立。我71年10月因选调离开了生产队,那一年年终分红时,组里把我的分红钱全给了我,共计120元。拿着最后的分红,我立马添了五元,到供销社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做了纪念。

     这就是分红的故事,正是:

     辛辛苦苦挣工分,年末分红欲断魂。

     莫道农家心地好,囊中羞涩最伤民。

                                        2012-6-15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3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7 20:14:00 [只看该作者]

    一家人忙活一年,年终分红二十元,这种情况在当时还真不是个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8 8:01:00 [只看该作者]

年终分红账目繁,

知青参与也为难,

社员忠诚皆老实,

最后分红把表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3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8 8:55: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分红二三事》的生动描写,想起当年分红的往事。农村最需要擅长打算盘的能手,不过,知青在学生时代一心只想学好数理化,我们大队有的知青甚至不会打算盘,贫下中农感到不可思议。分红是全队乡亲最开心的聚会,因为辛苦一年,工分本上的数字终于可以兑换成真金白银了。我们小队每天工分收入在1元以上,收割水稻农忙时,每天工分还会翻倍。因此大多数家庭都有数百至数十元分红,少数只有1个劳动力而人口众多的家庭,扣除一年的口粮款后,倒欠队里的钱。这些人拿着自己的私章,在队里的账簿上盖上章,表示认帐,就万事大吉,实际上没人指望他什么时候能把欠帐还清,因为一年一年越积越多。山村民风淳朴,大家和睦相处,认为让每个人吃饱饭是天经地义的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4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8 14:3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7 20:14:00的发言:
    一家人忙活一年,年终分红二十元,这种情况在当时还真不是个例。

分红是一年农业生产的总结,分得上分不上,分多分少,直接关系社员的一年生计。当时干一年一家分三、二十元的地方真的很多,说明当时农民的生活还是很穷的。谢谢“千帆过”版主跟帖支持!


 回到顶部
总数 19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