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共有1718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0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4 0:21:00 [只看该作者]

早就想再次到北京天文馆看看了,小时候去过一次,那时能清晰地看到天文馆那深色的圆球式顶子。记忆中的北京天文馆的顶子是非常漂亮的,据说是含铜质成份的,现在铜成分受多年的污染,虽也大修过,但还是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自从新馆开放以来,一直说要去看看,可是,不是俺真没有时间,就是没有童年的好奇心,还有人家天文馆据说也频繁地闭馆,所以一直没能成行,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4 20:44:00 [只看该作者]

 

三、少年之家

 

进入中学学习后不久,就遇到学校里组织少年之家报名。小子当时闻听少年之家招生的事儿,就和班里几个有兴趣的同学结伙儿去报了名。那会儿,所谓“少年之家”通常是指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和基础设施,除了少年之家之外,还有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科技站,青少年体校的,主要是为了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进而选拔有潜质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进行专门培养。这次,我们几个同学报的就是“锦什坊少年之家”。每到周六下午的时候,就去那里参加课外活动。

逢到去活动的时间,小子从家里吃完午饭出来,就直奔少年之家。有时候为了抄个近道,我就从学校对过的扣钟庙胡同里斜穿出去,过了护城河和阜成门的城门楼,沿着城里的道路(我们那时候进了阜成门就叫进城了)一直往东走,走到白塔寺附近的马路对过儿,再顺着胡同往南走不多时就是锦什坊胡同了。拐进胡同没有多远,就能看到锦什坊少年之家的牌子。说起当年的少年之家,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着实简陋了些,跨进院门,印象里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若干间平房围起个不大的院落,房间里或摆放着学生桌椅,或是几张工作台面,有的房间墙面上挂着些挂图,显然每个房间的教学功能各有不同,家家什陈设看起来似乎寒酸了些,饶是如此,对于我们这些充满幻想的少年儿童来讲,却足以吸引我们去渴求和探寻那未知的神秘世界。

在少年之家的第一次活动,是老师指导我们制作蜡质仿真苹果(其它水果模型制作亦如此法)。制作时,先是取一枚真实的苹果,并以此为标准,调制石膏粉制作苹果模型,继而将凝固好的石膏模型整齐均匀的剖为两半,取出被包在石膏粉中的苹果范,再将石膏模型的内壁处理得光滑洁净。接下来制作蜡模时,需先将石膏模型对好缝,并加以固定,之后将蜡模适当加热,把已事先熔化好的石蜡溶液仔细沿着石膏模型的开孔缓缓浇入,并趁热晃动模型,以期使注入石膏模型内部的石蜡溶液,在内壁各处分布均匀,此时浇口处需事先插好苹果柄。待石膏模型完全冷却后,将石膏体打开,取出已塑好型的蜡质苹果。接着用小刀将蜡质苹果的接缝处修理平整光滑,再涂上苹果的色彩,蜡质苹果即告完成。如此作出的苹果模型与真实的苹果一般无二,几可乱真。作为书桌摆件或其他装饰用途,其逼真程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正值盛夏的时候,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过汽水。说是汽水,其实制作方法很简单,大约总是要准备些柠檬酸,香精,白砂糖等原料。然后将上述原料若干,按一定比例用凉开水混合溶化后,再放上些小苏打,装瓶密封就算成功了。那几年,对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毛八分一瓶的的北冰洋汽水绝对是奢侈品,打小就从来没喝过,也从未奢望过跟家里要钱去买瓶尝尝,看着别的孩子们喝只能眼瞅着,自己咽唾沫而已,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学会做汽水以后,也偶尔在家里做过若干次,两个妹妹年纪尚幼,喝起自家做的汽水来,竟是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的感觉呢。虽则如此,毕竟柠檬酸和香精等原料的购买亦须使用人民币,而且手头儿根本就没有啥零花钱,只是把少年之家提供的少量原料用完,汽水制作自然也就随之结束了。

说起汽水来,我还想起一件往事。大约是1958年大跃进那会儿,展览路街道办了个红专搪瓷厂,就在我们家住的那两排平房的后面(我们家当时是住在东平房三排十二号,1992年百万庄地区拆迁改造的时候,东平房一带全部被拆了)。母亲考虑到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经济拮据,生活艰难,加之自己还正当年,就想像其他家庭妇女一样,走出家庭出来工作,好歹挣点钱贴补家用,借以缓解家境贫寒的局面。也正好赶上红专搪瓷厂招人,母亲和父亲商量后,就去搪瓷厂上班了。我小时候去过搪瓷厂,看过母亲干活,她穿着工作服,将已经冲压好形状的金属盘子逐个均匀地沾上搪瓷浆料,依次码好再交给下一道工序。母亲淳朴勤劳,她总是努力的工作,尽管爸爸一直不同意她出来干活,但她总是克服困难尽量坚持着工作。厂里每月有奖金,月月根据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和劳动态度以及劳动协作的情况确定。当时厂里的奖金标准分为3元、5元和7元钱三档,母亲几乎每个月都被评为最高档7元。母亲到厂里上班时,两个妹妹就交给我了,由我来照看她们。有的时候,母亲怕我们出去淘气,就索性把我们三个锁在家里。好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那会比较听话,照看两个妹妹还算认真,妹妹们也都很懂事。有时候被锁在家里觉得很难受,我就从窗户上跳出去到外边去玩会儿。出去之前把两个妹妹安排好,其实出去玩心里也不踏实,总惦记着家里,待上一会儿也就赶紧回来了。母亲回来的时候,妹妹们也都很乖,一般也不会把我跳窗的事告诉母亲。母亲下班回来的时候,经常会带回一茶缸子冰镇汽水来犒赏我们。汽水是厂里自己做的,主要是为了天热时给工人师傅们喝的劳保降温饮料。我和妹妹们喝起来宛如甘露,直似那琼浆玉液一般,那真是好喝啊!母亲离开厂子以后,就没有再喝过厂里的汽水了。等到我们有条件再喝到汽水的时候,大约已经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

书归正传,还是说说少年之家的事。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应当数航模制作了。先是做飞机的实体模型。老师给大伙对着墙上国外各种军用飞机的挂图,介绍了飞机的种类和实体模型的制作要领,要求每个同学各选一种机型来制作模型。轮到我选的时候选择余地已经不多了,只得选了一种叫做A3B的美国军用强击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外观结构看起来与众不同,其前部机身还呈现出一段类似矩形的机身,完全看不出流线型机身那种舒服的感觉。选定机型后,我们又跟着老师来到院儿里,教室的墙外边,那里堆着一堆劈柴棍儿。于是每个人都在劈柴堆里,找了一段比较合适做机身的材料,就准备开始做了。说起制作实体模型来其实并不简单,首先要看懂图纸,且机身的各部分尺寸按比例加工时要求十分精确。制作时,我们先用小刀将选好的木块儿削出飞机机身连带座舱的基本形状来,当然削的时候越接近实际尺寸越好,这样接下来打磨加工的时候,工作量就会少很多。待外形毛坯出现端倪之后,就需要用砂纸打磨加工了,这道工序属模型定型阶段,极需要耐心,且耗时最长,先是用粗砂纸,继而用细砂纸,打得差不多了要刷上层清漆,待清漆干了以后,接着再打磨毛刺。类似这种刷清漆打毛刺的工序需要周而复始若干遍,直至机身形状与图纸外形尺寸无二,且通体光滑洁净毫无毛刺为止。之后自然是做各部分的机翼,起落架,机载武器和空速管等,制作过程与机身制作类似,且同样需认真细致。只是做机翼的材料用的是桐木板,这种材料木质较软,加工起来略为方便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机翼的横断面,要形成平滑过渡的抛物线形。各部分零件加工完后,用胶分别粘到机身的相应部位。等胶干了,还需要将胶粘部位打磨光滑。最后将飞机模型刷上银粉,如有毛刺接着再打毛刺,直至机身通体光亮且银光闪闪,方最终告竣。

除了实体模型以外,我们还做过其它类型的航模飞机。最初先做的是一种简单的弹射飞机。没有接触过航模飞机制作的人可能有所不知,制作航模飞机的材料,多数情况下用的都是桐木板。桐木板经过处理后,木质较软且质地均匀且非常便于加工,更重要的是相比起其它的木材来,这种材料要质量轻得多,因此特别适宜做航模飞机。我们做的这种弹射飞机尽管结构简单,但是它对飞机的零件构成和机翼的剖面形状要求极其严格。老师要求每人做一架,之后还要组织集体去试飞,测量滞空续航时间。老师在讲述中还曾介绍,之前有一次,据说少年之家曾组织选手参加过较高水准和层次的比赛,有一架弹射飞机曾在空中滞空续航长达几分钟之久,最终在博弈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竟时间久远,到底记录是几分钟,小子已着实记不清了)。

我们试飞那天是到月坛体育场进行的。大伙儿按照次序依次放飞自己的飞机,老师在一旁用表记录飞行的时间。我觉得已经很认真制作自己那架飞机航模了,而且自认为各部分比例尺寸已然无可挑剔了。但是试飞时说来也怪了,别的同学将自己的飞机弹上天后,好歹也能飞上一会。唯独我这架飞机弹到空中后并不飞行,而是直接在空中快速划一个很大的圆弧,继而一头栽到我等方才站立弹射的地点。待拾起飞机后再次试射,情况却依然如故。正纳闷间,老师在一旁见到此状亦觉生疑,他拿过我做的模型飞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并未见到什么蹊跷之处。于是老师亲自出手试了一下,说时迟那时快,但见那飞机弹上天后,其飞行轨迹竟未见有丝毫改观,仍旧是划了个圆弧形,恰似那飞去飞来器一般迅速返回发射地点,这次飞回来时竟险些将老师削着,围观的同学见到此景亦觉瞠目,弄得老师几乎躲闪不及,竟很吃了一惊,遂摆摆手说;算了算了,这架就别再试了。闻听此言我亦觉得十分窘迫,好不容易做架飞机,实指望试飞时露个脸,谁知竟飞成这样,据老师说还从未见过飞出如此花样的飞机,你说怪不怪呢?多年以后回想起此事来,仍耿耿于怀。我也曾怀疑过有可能是机翼,或者是水平尾翼两边尺寸不对称所致,否则为什么模型飞机的运动轨迹,会是圆弧形而且每次都飞回到原点呢?毕竟时过境迁,事隔多年,当年情况已无从查考了。但那次我们在一起试飞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的飞机弹上天后,在空中稳稳地滑翔,竟长时间不忍落地,继而又遇到一股抬升的风力,模型飞机在湛蓝的天空中姿态优美平稳,后来由于风向所致,一直向西南方向飞去,眼见着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之中,其滞空时间,几乎是毫无疑问的超过老师提到的那次比赛的测量记录了。可惜的是那架创造无与伦比表现的飞机模型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9 20:10:00 [只看该作者]

 

四、读书

 

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特别是经济困难时期,饱腹度日尚且艰难,那里还有什么闲钱为孩子们买点书看呢!饶是如此,小子依然格外钟情于阅读课外书籍,而且只要能借到一本书,读起来就没时没晌,非要一口气儿读完不可。什么吃饭睡觉等任嘛事情都不管不顾,全都抛诸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为此每次都被家里人斥之为书呆子,或称之为念书都念傻了等。小子却掉过脸儿就忘,只要见到书依旧我行我素,完全是种记吃不记打的劲头儿。上了中学以后,恰好小子所在的学校有个图书馆,就在二楼的东头儿。入学的时候,我们就统一办了借书证。虽说图书馆并不是每天都开放,但是只要轮到开放,我就会去查卡片,填单子去借书。大约是中学图书馆的藏书特点吧,在学校里借的书有很多是童话,神话,寓言,科幻类的书。这类书我看了不少,譬如:《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古代寓言故事》,《机器岛》,《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阿凡提的故事》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书,小子曾预约借阅过若干次,却始终未能借到,譬如《水晶洞的秘密》就是如此。这本书至今我都没看过。

中学时期,有些刊物亦令人爱不释卷,逢到出版发行时必欲设法借来一阅,譬如《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等。特别是《少年文艺》,封面的水墨画和文章的插图设计或生动有趣,或寓意深刻,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书中刊载的文章更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读来有滋有味且引人入胜,短小精干却发人深省。如今少年儿童的读物真可谓车载斗量,各类儿童刊物亦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但以小子的拙眼观之,能够些微达到当年我们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刊物文章水平的,乃至于真正抛弃“名利”二字,呕心沥血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作的高水平文学家,能有几何?

“文革”期间,刮起“破四旧(即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的风暴,“读书无用论”,“书越读越反动”之类的歪理邪说盛极一时。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小说,乃至各类报纸刊物几乎无一幸免,都被批为“封资修”而被惨遭横扫,甚或收缴查禁。凡属书籍刊物或被列为宣扬“封资修”之类腐朽堕落之文化,或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那个年月,除了领袖著作和语录外,老百姓可读之书刊所剩无几。说来也奇怪,书这东西不知为何,越是禁绝得紧却越是流传甚广。之前,人们原本不知道的书,反倒因私底下流传倒都知道了。包括之前,人们并未有什么兴趣读的书,此时却必欲辗转借来一读为后快呢。加之学校停课以后,小子等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哪里还管他什么“造反派”,亦或是“保皇派”,小子恰似成了那“逍遥派”。于是,在那个动荡时期,倒是利用闲暇时间,私底下相互传些禁书看,譬如:《基督山伯爵恩仇记》,《福尔摩斯探案集》,《毁灭》,《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封神演义》,《七侠五义》,《第二次握手》等等。现如今想起来,那会儿还真是看了不少书呢!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任何藏书,但却有一本大约是早年父亲单位里发的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艾思奇写的。这本书是用猴皮筋儿勒着的,打开后书页里夹了不少母亲做鞋的鞋样。小子知道艾思奇是位著名的哲学家,堪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因为当时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书,小子就想翻翻这本书。于是就另找了一本旧课本给母亲夹鞋样子,把艾思奇这本书倒出来。我记得前后仔细的阅读了不止一遍。之后,我曾怀疑自己,如此枯燥的理论书籍竟能阅读下来,并且还津津有味乐此不疲,难道小子亦有此天分麽?!究其原因其实不然,实在是因为动荡的年代造成的无书可读的局面,以致我等读书的渴望无处释放,如此而已。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9 21:04:00 [只看该作者]

 

五、体育传统学校

 

我们学校是一所体育传统学校,特别是在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曾在北京市,区中学生运动会中先后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学校足球队那几年就没掉下来过市里比赛的前三名。市里的足球队教练曾几次到学校观看比赛,选拔队员。小子还记得校足球队里,有个队员的名字叫殷得浩(音)的,听说就被选拔到北京青年队了。小子曾经去官园看过一场足球比赛,是我们学校校队和13中的对抗。据说13中和其他学校比赛时根本就不屑于穿上护具,只是在和强队较量时方穿上。那天他们穿上了,并且踢得很认真,但是最后还是输了。那年我们校队获得了亚军,决赛的时候负于4.。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国安队,众所周知的足球名将曹限东,吕军,赵磊等都先后出自我们学校,这是后话。

说起乒乓球项目,无论是团体还是男子单打在北京市同样名列前茅。我校曾以优异成绩获得十张乒乓球台子的奖励,球台整齐排列在礼堂里,显得颇为壮观。获得男子单打第二名的运动员好像叫王传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学校里除了礼堂以外,在操场的北边靠近围墙的地方还砌了些水泥的乒乓球台子。只要是课余的时间,同学们都会冲出教室,占个台子热火朝天的打球。学校还经常举行多种形式的年级比赛或者班级对抗赛等活动,包括体育等级定级赛。其中,不少同学还取得了等级运动员的证书呢,我们班就有一个是三级运动员,有的班则多些。小子那会儿也喜欢打乒乓球,可惜的是其他同学好歹都还有把拍子,不是胶粒的就是海绵的。相比之下,我却很惭愧,只有一块光板儿还不知道是哪捡的,打起来倒是不吃转呢,可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你说这样还能玩下去么?有时候实在不行就借人家的拍子玩会儿,也仅仅是权当过个瘾充个数而已,那里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技术水平呢。

论起看比赛来,小子看得最多的就是校篮球队的比赛。当年,学校篮球队在北京市中学生篮球队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球队,关键是球队的几位主力队员水平真没的说,小子绝对是他们的拥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级粉丝。说起球队的核心球员来,至今小子还能说出几位来,譬如:球队的队长李光鸣,核心队员伍若和,谢延安,还有两位主力队员是分别来自日本和印尼的华侨,有一位好像叫司福,另一位留着小胡子,个子稍微矮点,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在小子的记忆里,校队在中学联赛或校际篮球比赛里,从来没听说输给过谁,真可谓战无不胜。有一次,我在学校篮球场看校队和外校的一支球队比赛,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交替上升,战况十分激烈。场外围观的教师和学生无不手心捏一把汗,小子挤进去仔细一看方知,缺了一名主力队员谢延安还没有赶到。正在焦急和企盼之时,忽听围观的师生们一阵鼓噪和欢呼,小子顺着大伙的视线望去,原来是姗姗来迟的谢延安赶到了。但见谢延安不慌不忙换了征袍披挂上阵,先是控球,稳住阵脚,接着妙传组织进攻,继而接球杀进重围跨步上篮,未及多时战况逆转,引来阵阵喝彩,真可谓紧急关头力挽狂澜气势如虹矣。

 其次,小子亲眼所见,校篮球队队员的身体素质也堪称了得呢。有一年,正是临近隆冬季节的时候,学校组织了长跑到延安的活动,号召同学们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小子也和同学们一样,每天利用课余的时间到操场上跑两圈。在操场上参加跑步锻炼的师生挺多,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就是校篮球队的李光鸣,他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在操场上跑圈,而且一跑就是50圈。中间不断地有些师生曾力图跟跑,可往往是跟不了几圈就已然气喘吁吁,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最终只得落荒而逃。而李光鸣则仍是箭步如飞,并无半点疲劳的感觉,其充沛的体力着实令人乍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18 6:23:00 [只看该作者]

 

六、母亲帮佣

 

小子上中学,而妹妹们也都先后上小学了。如此,每学年开学,光是学费、书本费的就要交好几份,家里经济条件更觉捉襟见肘。妈妈曾先后给几户人家帮过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小时工),好歹能挣点微薄薪金贴补家用。在帮过佣的人家中,有两户人家印象比较深。有一户,妈妈管他叫黄老头,据说是与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烈士家沾点亲,也是长沙人氏。看得出来,黄老头颇有些文学功底,每每儿子自天津回家看望时,两人茶余饭后,常常促膝晤谈,联句对诗兴致盎然。黄老头虽年已九旬,生活却仍能自理。有一次走路,老头不小心竟摔了个跟头,脑门磕破了皮流了些血。刚好我和母亲同去见到此景,未及多虑小子赶忙背起老头,和妈妈一起,就近跑到百万庄诊所去检查治疗。诊所医生认真进行了检查,并对伤口作了处理,缝了几针,且打了破伤风针,并说老头经过治疗状态很好,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稍作片刻休息一下就可回家了。主治医生此时方顺口问了句老爷子高寿?小子回答说,已然90岁有余了。在场医生护士听了无不瞠目。

母亲帮过佣的另一家,是地质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高级专家,名字记不得了。专家月薪达400多元,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堪称是最高月薪,即便是国家主席亦不过如此。印象之所以深刻倒不全在于此,而是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带些东西过去,所以有幸到了这位专家的办公室(兼套间卧室)去了一趟。专家的办公室高大宽敞,至少有50平方米,旁边还有个套间。办公室靠着窗户跟前摆放着硕大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摞着很多书刊资料,专家戴着眼镜几乎被埋没在书堆里。妈妈向专家打了声招呼,并向他引见了我。老人家从书堆里探身出来向我点了点头,就又沉浸在书海中。我把带来的东西放好,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办公室。发现除了窗户这面墙以外,其余靠着三面墙,都摆满了高大的书柜,书柜里排满了书。此外大约是书柜不够的原因,距离书柜一米的地面上,转着圈儿还摞着成堆的书籍,办公桌旁的地面上亦是如此。小子俯身扫了一眼,全部都是中外文的科技书籍。小子当时见到此景后,心中在想真不愧是专家啊,着实令人敬仰。可是如此规模的书籍资料,又何年何月能看完呢。饶是如此,当年家境贫寒的小子,若能拥有如此浩如烟海的藏书,纵情翻阅,任意遨游,确是在下梦寐以求得人生之幸事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0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21 21:59:00 [只看该作者]

树人兄,看来咱们还都玩过“飞机”。呵呵!四年级我就在南河沿少年之家参加过航模小组的活动,一直玩到初一。文革逍遥时还去过西四的“刘兰塑胡同”的“航空俱乐部”买过制作航模的材料。当年我们航模组的老师姓堵是退伍兵,对我们很有耐心进行指导。由于级别低经费少原因,不可能像景山等那样牛的“体校”“之家”似的开展活动,只做过木制弹射和简易的一、二级牵引模型,... 唉!但是那时的活动却为俺做了启蒙教育,知道了一些飞机上的基本知识,直到现在俺还爱从电视的“国防军事”等节目中欣赏各种军机 ...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22 20:41:00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同样的年代,都有同样的经历!回忆起来都是蛮亲切的呢!现在好像很难得听说有什么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之类的东西。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直罗老赵
  10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07 积分:45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3/4/3 22: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24 15:54:00 [只看该作者]

都收费啦,一切向钱看呀,爹妈兜里的那点钱被人盯上了,想办法让你心甘情愿的掏出来,那就从小孩子身上下手了!咱们没赶上,可咱们的儿子和孙子赶上了啊,比咱们赶上了还可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5/25 10:00: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为交高昂的赞助费发愁,况且既就是有钱也为找不幼儿园发愁。小学、中学都一样!过去那种公益性质的活动站早就不见影了!有谁能为少年儿童的成长给予关注呢?家境贫寒的人家子女又有什么办法呢?农民工的子女啥时候能够享受教育公平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6/14 9:24:00 [只看该作者]

七、贫寒家境

 

书说简短。生活虽艰苦,我们几个孩子倒是都很懂事,平日里都会尽量想办法减轻家里的负担,帮助妈妈操持家务。每年临到冬季供暖的时候,我和妹妹们都会去捡些煤核来,好歹补充些家用。卯区那儿就有个供暖的锅炉房,砖砌的烟囱能有几十米高。烧煤时,工人们会不断地从锅炉里整车的掏出些煤渣来,倒到外边煤渣堆上。倒出的煤渣,因为是刚从炉膛里掏出来的,所以温度很高,有时候还带着火苗儿就出来了,其中就有不少尚未烧尽的煤核。我和妹妹们就会围上去,用事先准备好的铁丝耙子,将能用的煤核扒拉出来,搁到一边晾凉后,再放到挎来的篮子里,就这样每天也能弄不少。小的时候,北京的冬季堪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我们几个孩子冒着严寒出来,有时候脸冻得通红,手都冻得裂口。那时候,妹妹们年龄虽小,手却很巧,学着用废旧毛线织了几副半截子手套,就是戴在手上可以露出手指头的那种,情况就好得多了。我们几个孩子捡来的煤核,都是用来补贴家里烧火做饭取暖的,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买煤的开支。我们住在平房院里。天暖和时,使得是铁皮炉子,搁到院里做饭。冬天的时候,铁皮炉子就换成铸铁炉子搬到屋里,安上烟囱,扎上风斗,就可以既能做饭又能取暖了。由于平房根本就没有取暖设施,所以冬天就全靠这带烟囱的铸铁炉子了。起先家里烧的是煤球,晚上封火的时候,还得盖上盖儿,风门留好眼儿,这样屋里多少有点热乎气,同时避免炉子火灭了。我们捡来的煤核使起来还真不错呢,不仅节省了煤球,而且比起煤球来还耐烧呢。

穷家小户过日子就得处处节俭,即使是烧煤剩下的煤末子,也绝不会被糟践了。小子看着数量不少了,就把煤末子用扫把拢拢,倒些水活一下再摊开,继而用铲子划成均匀的小块,待晾干以后铲下来当煤球烧。那会儿家家都这样,能省点就省点呗。

春天的时候,榆钱儿吐绿,槐花儿沁香,我和院里的孩子拿着竹竿窜出去,钩槐花儿,捋榆钱儿,弄一大堆回家包团子吃,味道还真不错呢。逢到过端午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都觉着躲不开,好歹得包几个粽子啊。同院里住着的发小儿马哥带着我就奔了钓鱼台了。沿着钓鱼台的后身,从村里穿过去,两边尽是些庄稼地,种的多数都是玉米,间或还有些菜地。我们边走边四下里踅摸着,没多会儿,我们就找着两坨马兰草,拿着刀从草的根部整棵铲下来,包粽子的草绳就算有了。马兰草这种植物,在地上是贴着地长,草叶子不仅仅是细长,关键的是它特别结实,韧性非常好,用来包粽子确属必不可少。绳既然有了,接着就奔苇子叶去了。出了村就是玉渊潭湖,绕着湖岸一直往西,到了湖的西岸,旁边挨着的就是八一湖了。西岸这边大片的芦苇长势良好,且靠岸的这边是个缓坡,湖水极浅,十分便于采摘苇叶。我们俩都穿的是塑料凉鞋,直接趟着水就进了芦苇塘了。苇子地不用进多深就足够了,我脖子上挂着个布兜,捡那叶宽色绿,叶面齐整且没有蚜虫卵的叶子采摘,一片一片的摞好掐在手里,然后用马兰草捆好搁在胸前的口袋里,没费多大劲就摘够了。如今再来玉渊潭瞅瞅,真真是恍如隔世,不要说当年的苇子地了,就是原来的村落菜地等也踪迹皆无了。到了炎热的夏天,我和马哥还专门割了几天的草,卖给建工部食堂。有时候还一起在垃圾站里捡点废纸,再把院里茅房里积攒下来的厕纸抬出去买了,好歹换点钱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