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共有3334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金色童年在2012-5-2 15:02:00的发言:

看看过去,望望现在,想想未来!

昨天,今天,明天。忆昔抚今,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1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乌珠在2012-5-3 9:41:00的发言:

    又让我想起自己在1969年3月8日奔赴黑龙江插队的情景来……

    问好!

离别故乡和亲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6: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2-5-2 8:33:00的发言:

伯江选择“五一”国际劳动节编发《懵懂年华》寓意深刻,四十三年前的五一节正是他和同学们到达内蒙的日子,对于自幼生长在大城市的学生娃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甚至有几分神秘,的确是懵懵懂懂踏上这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必定会让大家产生共鸣。静待下文,慢慢与伯江兄弟分享那些难忘的故事。

谢谢伯江!问好!

“五一节”是我到内蒙古插队的纪念日,因此我选择今天开始发表《懵懂年华》。当时“上山下乡”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谁也说不明白。自强不息老兄说的完全正确,您真是我的知音朋友。

谢谢老兄一直关注我发表的文章和精彩的点评,鞠躬致意!万望多多指教,我将感激不尽!

顺祝您一切安好如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4 9:35: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u=301225664,2966084650&fm=52&gp=0-ver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第四小队集体户

 

    第四生产队队部的土院墙约有一米五高,大门口两边有两个土门垛却没有大门。门垛上各有两个窟窿,把两根长木杆的两头插进窟窿里;当地人叫穿拦杆,只是挡住牲口不能随便进出院子。院当中靠东边有五间土坯房屋,东头一间是女知青宿舍。当中一间是外屋,两间是会议室,西头一间是会计办公室。房后还有八间土坯房子,东头五间是仓库,西头三间是我们男知青的宿舍。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台铡草机,靠西墙有马棚,草房,饲料房。院子的东南角立着八根木桩,那是夏日里为了吊挂马槽而立的。院子里弥漫着浓烈刺鼻的马粪味儿。

    队部院外,街道南边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井水都是那么清凉。井沿儿的南边有一个圆木水槽子,是牲口饮水用的。队部南面隔着一条街道是场院,面积约有足球场的四分之一那么大,四周是两米高的土墙。场院的北边和西边各有一个门口,都有两扇木栅栏门。场院的东边还有一个院子是牛圈。

    来到这个公社插队的全体知青,都是天津市河北区志成道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属龙的,普遍年龄17周岁。来到塔本扎兰大队插队的男女知青共有65名。我们四队有7名女生,13名男生。在当时那个年代,上中学男女生分班。因此男女知青互不相识。我们男知青住的是三间五条檩的土坯房子。东屋住6个人,西屋住7个人,中间是外屋也是伙房。东、西两屋的南面都有两扇窗户,北墙有一扇小窗户,都镶着不透明的花玻璃。屋里都有南北两个火炕,炕上铺着用秫秸皮编织的,人字花纹的炕席。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户。

    尹大哥把马车停在集体户门口,帮我们把箱子都搬进屋里,摆放在炕两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出来进去地帮着我们紧忙活。尹大哥告诉我们,那个人是海队长。

    海队长是蒙族人,40来岁的年纪,五短身材,小脑袋小脸庞小眼睛,说话时嘴角冒白沫。他穿一身带补丁的旧蓝布衣服,腰上缠着天蓝色的长布腰带,脚脖子上打着绑腿。他走路给人的感觉似乎地不平。

    看海队长那副尊容,简直不可恭维的形象,我心里琢磨:怎么让这么个主儿当队长!莫非四队没人了不成?转念一想:老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许他有过人之处,未必不可。

    海队长一脸干巴巴的笑容,问我们说:“咋样,中不?”

    我模仿山东口音说:“啊,中。”

    一听这话,大家哄然大笑。

    海队长好像什么都听见,嘴角冒着白沫向大家说:“国家的,发给了队里安家费,你们每人的三百六十元。有今年的口粮钱,剩下的给你们盖房子。你们先将就住着的,咋的也得等到秋天晚儿盖房子。”

    海队长用蒙语夹杂着生硬的汉语,好像外国人说中国话,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通过尹大哥翻译,我们才完全明白了。

    海队长到外屋跟做饭的大师傅用蒙语交谈了几句后,踮脚走了。

不知什么时候,尹大哥卸完马车也走了。

    给我们做饭的大师傅,30来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笑模样。他头戴一顶四边直立的蓝布帽子,穿一身整洁的蓝布衣服,脚穿一双黑色条绒面方口布鞋。

    外屋靠北墙的两个大锅灶上,有一口18印和一口12印的大铁锅。

除了大师傅以外,还有两个姑娘在烧火做饭。肉、饭的香味儿直钻鼻孔,令人垂涎欲滴。

    我问大师傅说:“您贵姓大名?”

    大师傅笑不唧儿地说:“我叫孔庆文。”

    “噢,老孔。你做的嘛饭?”

    孔庆文稍一愣神儿,表情有些不悦地说:“嘛饭!你说啥呢?”显然,他对“嘛”字产生了疑惑。

    我忙解释说:“我说,你做的是什么饭?”

    孔庆文这才听明白了,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说:“噢,你说做的啥饭哪?大米饭,猪肉炖粉条子。猪肉是刚杀的,你们在城里吃不着这么新鲜的猪肉。好嚼咕咻,可劲儿造。”(好嚼咕:当地人口头语,好饭食。可劲儿造:随便吃。)

    我不无惊奇地说:“你汉话说得这么好,你是汉族人还是蒙族人?”

    “我是汉族。才刚你说嘛,我就没听明白,我以为你说妈呢。我寻思咱俩谁也不认识谁,刚见面咋就骂人呢?”说罢,孔庆文嘿嘿地笑。

    我又解释说。“我说的嘛,就是啥的意思,这是我们天津人的口头语,不是骂人。”

    孔庆文点了点头说:“噢,我明白了。”

    等女知青们打走饭后,那俩姑娘给我们男知青,每人盛上一碗大米饭和一碗白猪肉片炖粉条。

    从保康镇到塔本扎兰大队,我们驱车240里地,途中一路颠簸早已是饥肠辘辘。再说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城市里主、副食品都按计划供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差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大米饭和炖猪肉,平常日子根本吃不着。于是我们毫不拘谨,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格外香甜。不大会儿工夫,一大铁锅猪肉炖粉条连汤都喝光了。

 

    (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4 14:19: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伯江,咋兄弟俩还真是有缘呢。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和同学离开北京返回贵阳,途径天津就住在你们学校——天津志成道中学的接待站。因此看到你提及的母校倍感亲切。

读您的文章,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喜欢您朴实的语言!

顺祝周末愉快!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光水色
  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35 积分:7698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10/6/10 20:2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4 23:10:00 [只看该作者]

 40多年前的事伯江老弟还记得那么清楚,佩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8:0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2-5-4 9:35: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u=301225664,2966084650&fm=52&gp=0-ver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第四小队集体户

 

    第四生产队队部的土院墙约有一米多高,大门口两边有两个土门垛却没有大门。门垛上各有两个窟窿,把两根长木杆的两头插进窟窿里;当地人叫穿拦杆,只是挡住牲口不能随便进出院子。院当中靠东边有五间土坯房屋,东头一间是女知青宿舍。当中一间是外屋,两间是会议室,西头一间是会计办公室。房后还有八间土坯房子,东头五间是仓库,西头三间是我们男知青的宿舍。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台铡草机,靠西墙有马棚,草房,饲料房。院子的东南角立着八根木桩,那是夏日里为了吊挂马槽而立的。队部院外,道南边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井水都是那么清凉。井沿儿的南边有一个圆木水槽子,是牲口饮水用的。队部南面隔着一条街道是场院,面积约有足球场的四分之一那么大,四周是两米高的土墙。场院的北边和西边各有一个门口,都有两扇木栅栏门。场院的东边还有一个院子是牛圈。

    来到这个公社插队的全体知青,都是天津市河北区志成道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属龙的,普遍年龄17周岁。来到塔本扎兰大队插队的男女知青共有65名。我们四队有7名女生,13名男生。在当时那个年代,上中学男女生分班。因此男女知青互不相识。我们男知青住的是三间五条檩的土坯房子。东屋住6个人,西屋住7个人,中间是外屋也是伙房。东、西两屋的南面都有两扇窗户,北墙有一扇小窗户,都镶着不透明的花玻璃。屋里都有南北两个火炕,炕上铺着用秫秸皮编织的,人字花纹的炕席。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户。

    尹大哥把马车停在集体户门口,帮我们把箱子都搬进屋里,摆放在炕两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出来进去地帮着我们紧忙活。尹大哥告诉我们,那个人是海队长。

    海队长是蒙族人,40来岁的年纪,五短身材,小脑袋小脸庞小眼睛,说话时嘴角冒白沫。他穿一身带补丁的旧蓝布衣服,腰上缠着天蓝色的长布腰带,脚脖子上打着绑腿。他走路给人的感觉似乎地不平。

    看海队长那副尊容,简直不可恭维的形象,我心里琢磨:怎么让这么个主儿当队长!莫非四队没人了不成?转念一想:老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许他有过人之处,未必不可。

    海队长一脸干巴巴的笑容,问我们说:“咋样,中不?”

    我模仿山东口音说:“啊,中。”

    一听这话,大家哄然大笑。

    海队长好像什么都听见,嘴角冒着白沫向大家说:“国家的,发给了队里安家费,你们每人的三百六十元。有今年的口粮钱,剩下的给你们盖房子。你们先将就住着的,咋的也得等到秋天晚儿盖房子。”

    海队长用蒙语夹杂着生硬的汉语,好像外国人说中国话,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通过尹大哥翻译,我们才完全明白了。

    海队长到外屋跟做饭的大师傅用蒙语交谈了几句后,踮脚走了。

不知什么时候,尹大哥卸完马车也走了。

    给我们做饭的大师傅,30来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脸上总带着笑模样。他头戴一顶四边直立的蓝布帽子,穿一身整洁的蓝布衣服,脚穿一双黑色条绒面方口布鞋。

    外屋靠北墙的两个大锅灶上,有一口18印和一口12印的大铁锅。

除了大师傅以外,还有两个姑娘在烧火做饭。肉、饭的香味儿直钻鼻孔,令人垂涎欲滴。

    我问大师傅说:“您贵姓大名?”

    大师傅笑不唧儿地说:“我叫孔庆文。”

    “噢,老孔。你做的嘛饭?”

    孔庆文稍一愣神儿,表情有些不悦地说:“嘛饭!你说啥呢?”显然,他对“嘛”字产生了疑惑。

    我忙解释说:“我说,你做的是什么饭?”

    孔庆文这才听明白了,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说:“噢,你说做的啥饭哪?大米饭,猪肉炖粉条子。猪肉是刚杀的,你们在城里吃不着这么新鲜的猪肉。好嚼咕咻,可劲儿造。”(好嚼咕:当地人口头语,好饭食。可劲儿造:随便吃。)

    我不无惊奇地说:“你汉话说得这么好,你是汉族人还是蒙族人?”

    “我是汉族。才刚你说嘛,我就没听明白,我以为你说妈呢。我寻思咱俩谁也不认识谁,刚见面咋就骂人呢?”说罢,孔庆文嘿嘿地笑。

    我又解释说。“我说的嘛,就是啥的意思,这是我们天津人的口头语,不是骂人。”

    孔庆文点了点头说:“噢,我明白了。”

    等女知青们打走饭后,那俩姑娘给我们男知青,每人盛上一碗大米饭和一碗白猪肉片炖粉条。

    从保康镇到塔本扎兰大队,我们驱车240里地,途中一路颠簸早已是饥肠辘辘。再说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城市里主、副食品都按计划供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差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大米饭和炖猪肉,平常日子根本吃不着。于是我们毫不拘谨,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格外香甜。不大会儿工夫,一大铁锅猪肉炖粉条连汤都喝光了。

 

    (待续)

 

队部情况详介绍,

队长初识简单交,

先与炊事员过话,

爱吃猪肉炖粉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9:3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2-5-4 14:19:00的发言:

呵呵伯江,咋兄弟俩还真是有缘呢。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和同学离开北京返回贵阳,途径天津就住在你们学校——天津志成道中学的接待站。因此看到你提及的母校倍感亲切。

读您的文章,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喜欢您朴实的语言!

顺祝周末愉快!

自强不息老兄竟然到过我们学校,咱哥们儿真有缘分,令我备感惊喜。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鼓励,鞠躬致意!

祝您周六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9:5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光水色在2012-5-4 23:10:00的发言:
 40多年前的事伯江老弟还记得那么清楚,佩服!

自打我受伤全身瘫痪以后,与外界的事物隔绝。每天我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脑子里总在回想当知青时的经历。我妻子是当地社员,她能帮助和补充我的回忆。因此,插队期间的知青生活,桩桩件件在我心头缠绕,至今记忆犹新。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鼓励,鞠躬致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5 10:0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5-5 8:01:00的发言:

队部情况详介绍,

队长初识简单交,

先与炊事员过话,

爱吃猪肉炖粉条。

那时的猪肉炖粉条真香,别提多好吃了,现在吃不着那样的味道。

谢谢龙兄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精彩的点评,鞠躬致意!


 回到顶部
总数 76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77